久久青青草原精品老司机|午夜男女羞羞视频|高清无码视频不卡一区二区三区|免费亚洲激情国产精品影音

呂奎元
本站通訊員:呂奎元
中鐵十五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

從員工待遇看企業(yè)的變遷

  中國鐵建由鐵道兵演變而來,經歷了從計劃經濟時期被推向市場,在生存與較量中求生存,在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中謀發(fā)展,管理能力逐漸強大,人才薈萃,經營承攬、施工產值、利潤、職工的收入是兵改工初期的若干倍,員工的吃住行、工作條件、成長進步等今非昔比。

今與昔的員工收入

  職工的收入高低,與企業(yè)的綜合實力有直接關系。企業(yè)從提高員工待遇、留住人才、發(fā)揮其知識和智慧的戰(zhàn)略眼光去考慮,從二十一世紀開始,由于企業(yè)承攬、完成的鐵路、公路、市政、水利等工程逐年增多,利潤也逐年大幅提升,經濟實力直線上升,在歷年的工資改革中,職工的收入持續(xù)遞增,如今一名工人每月可支配收入是兵改工初的140多倍。而與職工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住房公積金,也是10年前無法比的。企業(yè)發(fā)展從慢步到快步,與時代發(fā)展一個節(jié)拍,翻天覆地的變化,企業(yè)強大了,職工也富起來了。一些職工說出了心里話:“大河里有水小河里才滿,沒有企業(yè)的快速發(fā)展就沒有高收入的今天,我們趕上好時代了!”

  改工初一名普通工人出滿勤,月工資加津貼52元,除去15元左右的飯菜票錢、采購生活必需品費用。所剩有限,舍不得買好衣服,花錢很節(jié)儉,全年積攢不下多少,春節(jié)回一次家買點年貨,給父母留一點錢,只剩路費了。如果娶了媳婦,家屬來隊住一段時間,除去租房、買米買面買菜的錢所剩無幾,若有個孩子,買奶粉、玩具、零食,工資花得一干二凈還欠賬。我在上海馬橋、長橋、虹橋、閔行4個項目工作期間,收入與上海人不在一個檔次,衣服挑最便宜的買,上一次街,不敢進飯店品嘗一回上海菜肴,大排面2元一碗,見上海人吃,自己直流口水,只能吃得起一碗1角2分、2兩糧票的陽春面。有一件事記憶很深刻。1986年春節(jié)前,我去上海南京路第一百貨商店,看見模特身上穿的西裝很漂亮,沒擋住誘惑,一咬牙拿出5個月積攢的116元工資買了一套銀灰色西裝。這在當時可是奢侈品,誰舍得買呀?我回家過年,親朋好友都羨慕,歸隊后,有個四川籍工人春節(jié)后要回家探親,卻沒錢買一套體面一點的衣服,無奈之下,他借我西裝穿上回家。企業(yè)被推向市場的那些年,處于起步和“試水”適應期,資本積累有限,員工收入低是必然。我從十五局二公司一本簡史中看到,從1984年到1999年的16年間,公司人均毛收入69687元,除日常開銷,所剩不多,基層工人還拿不到這么多,干一天才有一天工資,下雨、停工沒工資,也沒生活費。企業(yè)底子薄,經濟困難,過緊日子。那時休探親假只發(fā)60%的工資,這個規(guī)定執(zhí)行20多年。許多職工為了掙錢養(yǎng)家,一年回一次家甚至兩年回一次還不敢把假期休完。1992年6月我從閔行煤氣儲罐站工地調往處黨委宣傳部時,在工程隊上班8年,省吃儉用,只攢下200元,全部家當是一個裝滿被褥和生活用品的包裝箱及一臺21吋彩電,1994年集資建房,首付1萬元,手里只有3千元,四處借錢,這僅有的3000元都是一家3口從嘴里和買地攤衣服省下來的。

帳篷、活動房與樓房

  改工初的頭兩年,參加西龍海鐵路三門峽張茅段技改工程施工的職工有1000多人,10多人住一頂10多平方米的帳篷,空間小、睡80厘米寬的上下鋪都能克服,惱火的是因土地租賃方怕影響日后復耕,2個段部、10個工程隊的院子和空間都未能硬化,只有帳篷內的地面是磚鋪的,雨天院內和通往外界的路泥濘不堪,沒法下腳,晴天干透留下密密麻麻的腳窩子。為了取暖,每個帳篷內設一個磚砌的火爐燒煤取暖、燒熱水。因通風不暢,室內空氣很差,遇上大風天氣,煙囪里的煙倒灌,煙霧彌漫,嗆得受不了。1000多名職工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里熬過兩年時光,圓滿完成了鐵路技改任務。兩年后,帳篷退出歷史舞臺,取而代之的是紙板房,這種房子當時質量很差,墻壁隔層是劣質紙制成的“馬蜂窩”,房頂同樣是“馬蜂窩”隔層,不隔熱、不防寒,夏熱冬冷。春冬季節(jié),員工用電熱毯暖被窩,時有忘記調檔而燒壞電熱毯、被子被燒糊甚至引發(fā)火災。而盛夏季節(jié),室內像蒸籠,一棟紙板房一臺吊扇,呼啦呼啦轉個不停也難以驅熱,蒲扇和折疊扇成為職工們降溫的主要方法,仍然酷熱難耐,滿身是汗,中午根本無法睡覺,許多職工用冷水從頭到腳淋幾遍降溫,晚上有時熱得通夜不能睡覺。那時沒有洗衣機,職工的衣服都是手洗。段部、隊部的辦公設施很簡陋,宿舍與辦公室一體,房間很小。

  現(xiàn)在的基層單位,辦公與宿舍用房大多是樓房,而且很寬敞,哪怕工期只有一兩年項目,也要選擇環(huán)境好的位置租賃樓房,多數(shù)還是裝修一新電梯房。宿舍配有木床、木衣柜、電視機、燒水壺,洗浴設施一應俱全,洗衣服有洗衣機。有的項目辦公與住宿即使是活動房,也是隔熱隔冷的,再經過鋪設陶瓷地板磚或木地板等一番裝修,裝有空調,哪怕是施工隊宿舍也有空調,美觀實用、舒適,與樓房相差無幾?,F(xiàn)代化的辦公條件、賓館化的住宿環(huán)境,與曾經窘迫的條件相比,變化天翻地覆。

一個菜與四菜一湯

  兵改工后相當一個時期,基層工程隊、指揮(項目)部,員工的伙食簡單,除元旦、春節(jié)、端午、中秋、國慶等法定重要節(jié)日,一周吃兩頓肉菜就很不錯了。我在工程隊8年,沒吃過一個雞蛋,端午節(jié)沒吃過粽子,更別說敞開喝飲料、啤酒、白酒了,想喝自己去買!早餐咸菜、饅頭、稀飯,中午和晚上長年累月基本上都是一個大鍋菜,從最初一個月15元左右生活費到后來500元左右都是自費。單位負擔不起職工的生活費,一是資金緊張,企業(yè)負擔不起。二是福利差,除節(jié)日會餐,日常生活費由個人拿。大概從1984年到2016年長達32年時間,生活費都是個人承擔,因此對伙食挑毛病的人多,自己花錢,就得吃到可口的飯菜,一角錢的菜也應該吃到肚子里。有的工程隊,個別職工因飯菜不合口味,掀桌子的事時而發(fā)生。從8年前開始,基層單位職工吃飯不再掏生活費,而且普遍是四菜一湯或者六菜一湯,葷素搭配,聘用的廚師手藝都不錯,烹、炸、炒、燉、燜樣樣在行,端上餐桌的飯菜色香味俱全,眾口難調的飯菜不再有人挑毛病。這個變化的根本是企業(yè)富裕了,職工才享受到改革發(fā)展的紅利。

洗澡難與24小時熱水澡

  從部隊到改工后大概20年間,基層指揮部、段、隊與當兵時一樣沒澡堂,對員工來說,痛痛快快、舒舒服服洗一回澡成為一種奢望。作為效益源頭的工程隊,職工干得都是重體力活,裝卸水泥、挖基坑、抬砂石料等等,夏天干活,一天要出幾身汗,身上一股汗臭味。沒有洗浴室,每天中午和晚上下班,要在室外用冷水沖洗一下身子。冬天每個班的宿舍都留有值班人員,燒一桶水,大家下班回來洗一下頭就不錯了,十天半月輪到自己值班時,多燒點熱水,用兩盆水在房內簡單擦洗一下,就算洗澡了。因陋就簡,竹竿、石棉瓦搭建的露天廁所,蛆蟲亂串、蚊蠅亂飛、臭氣熏天,打一次藥管幾天又是老樣子,時間一久也就習以為常了。

  現(xiàn)在的基層單位,居住的樓房,多數(shù)宿舍帶衛(wèi)生間,裝有熱水器、浴霸、坐便器、洗臉面盆,24小時可以洗熱水澡,干凈整潔、舒適的衛(wèi)生條件,比家庭還優(yōu)越。

“慢火燉”與升遷快

  兵改工以來的30多年,在員工職務提升方面與現(xiàn)在不在一個天平上。那時候一個企業(yè)的干部人數(shù)所占比例很小,不到6%,從一般干部到副科級至少要經過10年左右的考驗期,甚至更長。我37歲被招聘為新聞干事,48歲才熬到副科,53歲正科,與我同齡的或者同時代的員工,在仕途上經歷的過程跟我差不多。因為提拔太慢,人才流失嚴重,企業(yè)出現(xiàn)“人才饑荒”。還有一個原因是,那些年企業(yè)承建的工程不飽滿,而且每個指揮部下設幾個工程隊,工人是主力軍,干部少自在情理中。從2013年起,企業(yè)改變經營策略,從國內到海外占有市場份額多,需要管理人員極速遞增,每一項工程都需要一個由班子成員、各部門正副職組成的管理團隊。隨著一大批曾經的鐵道兵指戰(zhàn)員退出同甘苦共患難的企業(yè),取而代之的是70、80、90、00后新生代,他們成為企業(yè)發(fā)展的主要力量。為了企業(yè)發(fā)展需要和留住人才,提高能力強、有才干的年輕人待遇,除增設二級咨詢、一級項目經理、一級經營經理、高級管理專家、一級主辦、二級主辦等多個與正副處、正副科同級別的崗位,提拔重用一批人才外,各單位打破年齡界限,將貢獻突出的30歲左右的年輕人放在總經理、副總經理、副經理、一二級主辦等重要崗位,年紀輕輕便擔任科處級領導,享受豐厚的政治、經濟待遇,這在十二三年前是絕對不可能的。

  近些年,正因為有一大批中高端管理人才,企業(yè)的生產經營和產值利潤逐年攀升,員工的工資、績效穩(wěn)步提升,中國鐵建這個新型的企業(yè)朝著良性循環(huán)的軌道快速發(fā)展。

            中鐵十五局集團常山江項目部 呂奎元

《中國石油和化工》雜志社有限公司 - 官方網(wǎng)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