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(zhuǎn)眼之間,來公司已經(jīng)一年了,之間忙忙碌碌,特別是在年后參與南京項目建家,讓本來就不是很充足的時間變得更加擁擠了。原來維持的每個星期給家里開個視頻也有段時間沒有繼續(xù)了,上車之后才記起給家里打個電話。心里想,不打電話怕是回家進不了門嘍!想起孔子說的“父母在,不遠游”,如果以這個為標(biāo)準(zhǔn),想必我在古代可能要背上十足的不孝子罵名了。
“工期緊,任務(wù)重,一個蘿卜一個坑”可能是當(dāng)前所有項目的現(xiàn)狀了,項目一旦開工,除非有特殊情況延誤,基本就是就是工期之內(nèi)一推到底,面對親情事業(yè)難兩全的境況,我們工程人總是會以這種特有的堅持和犧牲,年復(fù)一年的堅守在那個熟悉的工地上,一間值班室,一間小小的房間,食堂添了一個小菜,路邊的一朵野菊花,都可以是他們幸福的源泉。
作為一個文科生,我坐車的時候很少睡覺,外面的世界總是對山里的孩子有著一種莫名的吸引力。我喜歡看列車所過的每一處風(fēng)景,由此去一點一點印證在書籍上看到的金戈鐵馬、山川形勝、小橋流水。在徐州,夜晚聽著雙軸攪拌樁機轟隆的響聲,思緒仿佛回到了2000多年前的楚漢相爭的年代。“楚雖三戶,亡秦必楚”,在秦朝的壓迫下,出生楚地的劉邦、項羽相繼揭竿而起。其后的幾千年內(nèi),一馬平川的江淮大地一次次成為了響徹金戈鐵馬聲的兵家必爭之地,直到上世紀(jì)40年代的那場驚天動地的大決戰(zhàn),徐州才顯示出久違的風(fēng)雨后的寧靜;在南京,我看到了六朝古都、十里秦淮、烏衣巷口、鐘山形勝,感嘆于曾經(jīng)的江南佳麗地終歸還是在后周鐵騎的蠶食下香消玉損。每個地方都以其獨特的歷史印記和人文韻味給予人不一樣的美感。
不知從什么開始,每次出門,關(guān)注點有了細微的變化,不知不覺之間,開始喜歡關(guān)注那些縱橫交錯的鐵路、公路網(wǎng)起來。透過車窗,看著這些硬朗的鋼軌,流線型的火車,感覺有一種特別的美感,心中總有一種自豪感涌上心頭。是啊!這是通向遠方的路,通向未來的路。年復(fù)一年,有多少懷揣著夢想的人坐著火車南下、北漂。我想,這可能是只有鐵路人所獨有的情懷吧,只有親眼看著荒地、山川、河流變成一條條平順、充滿人氣的鐵路,才能體會到這種從鴻蒙初辟的自豪感。
小時候常聽爺爺調(diào)侃,平原的孩子沒見過山,想來我家看山,仔細想想,我們又豈不是如此,生自大山,養(yǎng)自大山,僅有的沖積平原也順理成章的變成了星羅棋布的鄉(xiāng)鎮(zhèn)所在地。從南京南站出發(fā),隨著地形的起伏,思鄉(xiāng)之感也變得越加濃烈,隨著地形逐漸由平原湖泊變?yōu)槠碌厍鹆暝僮兂梢蛔呱?。我不清楚還有多久能到,但是心中很清楚,哪里青峰縱橫,哪里就是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