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雖然遠離故鄉(xiāng),卻時刻思念著故鄉(xiāng)。最近《夢回老家》這首旋律優(yōu)美的歌曲,常在我耳邊響起,撥動著我的心弦,與我產生心靈共鳴,將我?guī)Щ厣茵B(yǎng)我的老家,帶回童年、少年歲月。
家鄉(xiāng)駝梁山似一壇陳年的酒,年代越久,越有味道,酸甜苦辣酸咸,五味雜陳。我時常有意識地從記憶里抹去家鄉(xiāng)的山,家鄉(xiāng)的水,家鄉(xiāng)的森林和黑土地,還有點綴在山坡里的牛群和羊群,可是無論怎么努力都是徒勞的。18歲那年春,我胸中裝著家鄉(xiāng)的山和水,人和黑土地一路西行,遠赴大西北庫爾勒當兵。六年軍旅,筑夢六年,夢想在軍營里起飛,青春在隧道深處的掌子面,在路基上鋪道砟、抬著鋼軌和枕木的“嗨喲嗨喲”的鏗鏘聲中升華,在開挖暖氣管溝、自來水管溝,安裝管道中經受意志的考驗,從一個山里娃到真正的軍人,在歷練中漸漸成熟。
少小離家,一晃四十四年過去,如今兩鬢斑白,與故土的情結越發(fā)強烈。在他鄉(xiāng),沒有哪一天不思念家鄉(xiāng)。天邊的彩云下是我的那個老家。我在遠方思念著它,嘩啦啦的小河水,流淌著童年的歡樂,輕裊裊的炊煙下,住著我的親爹親娘。生我的老家,養(yǎng)我的老家,夏日里一望無邊的青紗帳,冬天里漫天飛舞著雪花。我多少次深情呼喚著老家,滾燙的淚花兒伴著夕陽流下。我在窗前遙望著它,我的那個老家,曾種下七彩的夢,多情的土地上,五谷雜糧把我養(yǎng)大。生我養(yǎng)我的老家,醉人的小曲誰又在那村頭放聲高唱。
那山羊咩咩的叫聲,大黑驢幾聲吼叫,一坨一坨花卷樣的牛糞,冷不丁從山藥地里竄出來一只野兔,母親小河邊手握洗衣棒捶打衣服,我和小伙伴們戲水、草叢里逮蟋蟀捉螞蚱等等,這一幕幕構成一幅童年五彩繽紛的畫卷,在我的心里鋪展開來。
曾經生活過的故鄉(xiāng)啊,你走進我的生命里,不肯離開一步,我也舍不得離開你。在他鄉(xiāng)打拼的數十年里,我用手中的筆,創(chuàng)作了幾十篇贊美你的文章啊!《故鄉(xiāng)情思》《駝梁山,我可愛的故鄉(xiāng)》《鄉(xiāng)愁》《神秘的駝梁山》《回家的路》等等許多紀實散文,家鄉(xiāng)人看后,說我將家鄉(xiāng)原汁原味地搬到了紙上,復制到了網絡上。我能為家鄉(xiāng)力所能及地做點有益的事感到高興啊!家鄉(xiāng)養(yǎng)育了我,我用一篇篇美文反哺家鄉(xiāng),也算是對家鄉(xiāng)厚愛的一點回報。
家鄉(xiāng)對我的滋養(yǎng),是一兩句話說不清楚的。我思念去小河里垂釣、冬天踩麥場、在草垛上捉迷藏,初夏到山坡上挖山韭菜、仲夏時節(jié)到灌木林里采菊菜、野黃花、布袋花、柳芽,樹上掏鳥蛋,秋天在駝梁山摘山谷子、采金蓮花、挖藥材,冬天在麥場誘捕麻雀,在冰封的河面上滑冰,進山伐木、砍柴,到公社送山貨等等,這是記憶里的一些碎片,烙印般刻在我的心里,難以釋懷。
家鄉(xiāng)的每一個清晨,都是一道靚麗的景觀。家家戶戶從煙囪里升起的炊煙,像淡藍色的薄紗,籠罩在村莊上空,久久不肯散去,仿佛三把兩把便能將其抓在手里,變成美麗的鮮花。
老家村西一公里外和村外3里地的山崖上,有兩個可容納半個村子人的巖洞,那是日本人侵略家鄉(xiāng)時,人們躲避殺戮藏身的地方,后來成了村民們種地、收割莊稼時躲雨的絕佳之地。
老家在發(fā)生著翻天覆地的巨變。村邊的小河,一塊塊碾盤、磨盤大的巨石,被挖掘機液壓振動錘擊得粉碎,從村頭到村尾,將長年川流不息的小河變成一個個起伏不平的瀑布,清澈的山泉在鋪設的石坡上嘩嘩地流淌,小時候的一個個齊腰深的水潭和墜地如虹的波浪再也看不到了。在村邊還筑起一條兩米高的石壩,據說是為了預防山洪威脅村莊。將村莊與小河隔離開來,人們不能隨便到河邊洗衣服、挑水了。早年山洪暴發(fā)的頻率很高,村民深受受害,還有人在洪水中喪身。
近幾年,村里人建起了6棟兩層高的別墅或樓房,將古老的、石木結構的瓦房變了個樣,承載一代代人記憶的小山村的房屋或許有一天不復存在,小時候的情景只能從記憶里尋找。遺憾的是早些年回鄉(xiāng)沒有將小河的原始模樣拍照留作紀念。好在7年前我爬上村前村后高高的山坡,用相機將村莊的全貌定格下來,最近將那些照片發(fā)到“自家人”群里,給哥哥弟弟、姐姐和侄兒侄女、外孫們看,他們感慨如今的村莊今非昔比,曾經“老土”的模樣已經消失。我和哥哥弟弟那10間老屋年代久遠,有的有一兩百年歷史,破舊不堪,老態(tài)十足,推倒重建吧,成本高不是主要原因,最擔心的是被拆除。早幾年便聽說鄉(xiāng)政府要求村民們遷移到20里外的一個叫婁子平的村子,可是習慣依靠山里資源為生的村民都不愿意離開生活多年的小山村,以后是否搬遷,還不得而知。去年,出村和連接駝梁山旅游區(qū)的道路變成了寬闊、平坦的柏油路,人們出行方便多了。我倒是希望小村落保持原貌,愿意在村里生活的人們,不要強迫他們離開,隨了他們的心愿。那些老屋和曾經生活在里面的主人,發(fā)生過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,帶有時代烙印,如果發(fā)掘出來,對研究駝梁山一帶的古、現代文明有較高的史料價值。
我在他鄉(xiāng)安家多年,沒打算回老家長期居住,以后每年回去臨時逗留十天八天是有可能的。老家夏天和秋天的景色太美,天特別藍,空氣格外新鮮,那些野菜野果永遠是我鐘愛的美食,太多的誘惑擋也擋不住。
中鐵十五局集團杭甬項目部 呂奎元